当前位置:石家庄鸿景不锈钢雕塑厂 >> 最新资讯 >> 浏览文章

《安东尼·葛姆雷谈雕塑》:解开空间与时间的密码

  [书籍资料]
  书名:《安东尼·葛姆雷谈雕塑》
  作者:安东尼·葛姆雷/著 马克·霍尔本/编
  出版日期:2016年3月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501-893-5
  定价:228.00元
  [内容简介]
  《安东尼·葛姆雷谈雕塑》源自安东尼·葛姆雷2009年到2014年的几次演讲和报道,其中包括他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考陶德艺术学院、萨默赛特宫等地方的演讲,还包括他在BBC3台的五集写作节目中的演讲等。书中既有安东尼·葛姆雷在各种场合的重要雕塑作品,也有其他几位颇具影响力的雕塑家的代表作品,且通过对这些作品的介绍,集中阐述了安东尼·葛姆雷的创作思路及艺术特点。
  [作者简介]
  安东尼·葛姆雷于1950年生于伦敦,是当代应该著名的雕塑艺术家。完成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学业后,曾在印度行历三年,之后回到伦敦,先后进入金斯密斯学院的中心艺术学校和斯莱德美术学校深造。
  葛姆雷的作品在英国和世界多地广泛展出,包括瑞士的伯尔尼保罗·克利中心(2014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的巴西中央文化中心(2012年)、汉堡堤坝之门美术馆(2012年)、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2011年)、奥地利布雷根茨美术馆(2010年)、伦敦海沃德美术馆(2007年)、瑞典马尔默博物馆(1993年)、丹麦汉姆莱巴克路易斯安娜现代艺术博物馆(1989年)。此外,他还参加了许多其他的大型展览,如:威尼斯双年展(1982年和1986年)和德国卡塞尔文献展(1987年)。永恒的公共艺术品包括英国盖茨黑德的《北方天使》、英国克罗斯比海滩的《别处》、西澳大利亚巴拉德湖的《走进澳大利亚》以及荷兰莱利斯塔德的《暴露》。
  葛姆雷荣获1994年的英国透纳奖、1999年的南岸视觉艺术奖、2007年的伯恩哈德·海里格尔雕塑奖、2012年的大林奖以及2013年的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奖。1997年他成为英帝国勋章的军官,并于2014年获荣誉骑士。他还被聘为英国皇家建筑协会名誉研究员,是剑桥大学的荣誉博士,还是剑桥大学圣三一耶稣学院的研究员。此外,葛姆雷于2003年成为皇家艺术院会员,于2007年成为英国国家博物馆受托人。
  葛姆雷曾作为BBC纪录片的主题素材,包括2014年在BBC4台播出的《艺术家一天的日常》和2000年播出的《展示选集》。他与BBC4台中世纪国王秘史栏目合作出品的节目包括《艺术的现状》(1987年)、《眼睛》(2002年)和《阿兹特克人》(2002年),并于2004年与休·布罗迪合作了电影纪录片《走进澳大利亚》(ABC和BBC5台)。葛姆雷于2012年发表了名为《内与外的雕刻空间》的TED演讲。
  [编辑推荐]
  安东尼·葛姆雷因其探究人体与空间关系的雕塑、装置和公共艺术品而广受好评。自1960年以来,安东尼·葛姆雷不断地探究人与自然以及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批判性地分析自我的身体与他人的身体。由此,他的作品不断挖掘了雕塑内部的潜能。一直以来,葛姆雷不断尝试将艺术作为一个创造新事物的地方,以此发掘艺术的空间。而这个空间里会出现新的行为、思想和感觉。
  对于喜欢安东尼·葛姆雷以及雕塑的人来说,《安东尼·葛姆雷谈雕塑》不仅是理想的指导读物,对于启发创作思路大有裨益,而且徜徉在优秀的雕塑作品中,也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惬意之旅。
  [目录]
  身体的空间和时间:活在雕塑艺术中
  雕塑家
  专注度
  拓展
  安东尼·葛姆雷自传
  如果你身处通勤高峰时段伦敦的金融城(City of London)中,在快速流动的身影之间瞥到几个格外明显的静止不动的身影;如果你在傍晚经过滑铁卢(Waterloo)大桥,抬头时发现有人正站在河畔南岸艺术中心(Southbank Centre)的最高楼顶处;如果你在利物浦(Liverpool)的克斯比(Crosby)海滩上独自闲憩却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你感到惊异好奇之余,你或许已经变成了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作品的一部分。
  【另外之处的来者】
  闹市中静止的身影,站于楼顶下望的人形,立于海滩遥望大海尽头的人像,这些都是安东尼·葛姆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形象,也是他个人创作最典型的视觉符号,更是这位“另外之处的来者”最个人化的表达。
  出生于英国伦敦的安东尼·葛姆雷是少数几个生于五十年代,至今仍在延续自己创作生涯的雕塑、装置艺术家。不同于其他一直接受学院艺术教育的同年代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最开始是在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学习艺术史、人类学和考古学等学科。这种人文学科的基础教育给了安东尼·葛姆雷与其他最开始就接受艺术实践基础教育的艺术家不一样的观察事物的视角。完成了在剑桥大学的学习后,他选择离开欧洲大陆前往亚洲这一具有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域进行探索,于1971年到1974年间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学习佛教相关知识。后来有关佛学的思考例如生命轮回的象征、个体本为虚无等等都可以在安东尼·葛姆雷的创作实践中看到反映。在完成了亚洲之行后,他回到伦敦开始了正规的学院化艺术训练,经过在圣马丁(CSM)、金匠学院(Goldsmith)学院和斯雷德(Slade)艺术学院的学习后于1979年开始了职业艺术家生涯。
  【身体的释放】
  安东尼·葛姆雷因其探究人体与空间关系的雕塑、装置和公共艺术品而广受好评。自1960年以来,安东尼·葛姆雷不断地探究人与自然以及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批判性地分析自我的身体与他人的身体。由此,他的作品不断挖掘了雕塑内部的潜能。一直以来,葛姆雷不断尝试将艺术作为一个创造新事物的地方,以此发掘艺术的空间。而这个空间里会出现新的行为、思想和感觉。
  葛姆雷的第一个展览在著名的白教堂画廊(Whitechaple Gallery)举办,其他作品也多次在具有极高声誉的艺术机构上展出,比如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泰特美术馆、黑沃德画廊(Hayward Gallery) 等。他的创作主要以雕塑为媒介,强烈地与身体的感知和记忆相连。他的雕塑作品不栖于传统的、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中,也不对历史的发展进程和西方文化话语上的强势过度地遵从。他的雕塑实践释放了一种爆炸性的、物质感的对非理想化人体形态创造的尝试。安东尼·葛姆雷通过营造一种精神上和空间上的悬停,创造出了一种开放的力量去挑战观看者的视角与角色。他自己将这种开放称为“身体的黑暗”。这种黑暗不是指邪恶的含义,而是身体对于空间结构的一种有巨大想象空间的理解。葛姆雷作品材料、物质的维度表现出了他对于世界元素间永恒变化和无尽循环的关注。他最具代表性的人形雕塑都是以他自己的身体作为模板,之后的尝试更多地反映出他对个体与集体的环境、个体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探索。
  【互动的空间】
  互动性、参与性等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热门话题在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葛姆雷这样解释他的创意:“很简单,通过将参与者放到柱基上,每个个人变成了一个比喻、象征。在特拉法加广场这一具有军事、男性英雄象征的背景下,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其并置,提高到与纪念碑性的雕塑一样的位置上,允许我们看到个体的多样性、脆弱性、个性在当代社会中的反映。而且参与者会做出各种不可预测的行为,这个作品可以是悲伤的也可以是滑稽的。”
  葛姆雷的雕塑跳脱平台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它们的“理科特质”,不同于很多感性的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更多关心的是社会中个体的生存和存在状态,而不是一味的个人情感与情绪的释放。他以一种脱离传统媒介的方式来探索了个体和公共环境的密切关系,这使得他的艺术实践格外的不同寻常, 更像是一位另外之处的来者。其实他的作品里,雕塑只是一小部分看得见的地面建筑,弥漫在其间的气氛与思考、与社会反应互动频繁的行为,才是雕塑之下庞大的根系。这种扎实、理性、数据化的特征正是安东尼·葛姆雷区别于他人之处。
  对于喜欢安东尼·葛姆雷以及雕塑的人来说,《安东尼·葛姆雷谈雕塑》不仅是理想的指导读物,对于启发创作思路大有裨益,而且徜徉在优秀的雕塑作品中,也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惬意之旅。
  《安东尼·葛姆雷谈雕塑》源自安东尼·葛姆雷2009年到2014年的几次演讲和报道,其中包括他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考陶德艺术学院、萨默赛特宫等地方的演讲,还包括他在BBC3台的五集写作节目中的演讲等。书中既有安东尼·葛姆雷在各种场合的重要雕塑作品,也有其他几位颇具影响力的雕塑家的代表作品,且通过对这些作品的介绍,集中阐述了安东尼·葛姆雷的创作思路及艺术特点。
更新时间:2016-3-18 7: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