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石家庄鸿景不锈钢雕塑厂 >> 最新资讯 >> 浏览文章

方心迅 用刻刀坚守艺术的净土

  方心迅,人民艺术家研究院研究员,现主要从事紫砂、奇石等各种介质的雕刻工作。因其家庭熏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书法基础,其作品曾在2014年现场雕刻紫砂壶全国大赛获得评委全体好评,并获金奖。
  一把紫砂,装进风尘岁月,一柄刻刀,写满沧桑年华。
  雕刻,与建筑、音乐、绘画、诗歌、舞蹈和电影并称为世界七大艺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其他艺术领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与科技相互融合的现象,而雕刻则像艺术灵魂中一个孤独的坚守人。这项艺术,从古至今都必须要雕刻师亲力亲为将艺术和灵魂一笔一刀地镶嵌在介质上。
  社会的进步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对于现代人而言,用一周、一个月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进行雕刻似乎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工业化的出现完全可以用机械代替人工作业,然而,这就是雕刻艺术的精华所在。每一刀、每一笔都倾注了雕刻师的艺术理解、人生感悟,都是雕塑师的灵魂在吟唱。方心迅老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大师,他用一生的经历奉献给雕刻艺术事业,用手中的刻刀坚守一名艺术大师的灵魂。
  初次见到方心迅老先生,他站在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方老先生衣着朴素却十分整洁,花白的头发,温和的眼神,慈祥的笑容,他站得有些拘谨,显然还没适应接受采访。简单的寒暄之后,方老放松了很多,正襟危坐,对访问的问题耐心解答。然而当讲到雕刻的时候,老先生改变了坐姿,充满了兴奋,对雕刻的所有细节都如数家珍,宛如一名充满童趣的孩子。这种对艺术的热情,让人备受感染。
  方老与刻刀结缘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因为文革的原因,方心迅练就了一手好书法。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别人在刻碑,方心迅来了兴趣,也信手刻了几个字。在场的刻碑老师傅看到后十分惊叹,称赞其技术比“刻碑的老师傅还要好”。谁也没想到,从这开始,方心迅打开一扇艺术殿堂的大门。
  八十年代后,方心迅所在的县城成为了全国第一批文化古城,而此时方心迅的刻碑技术已经在全县内小有名气,在古城复建过程中,很多碑文都指定他来雕刻。甚至很多书法名家都指名他来雕刻自己的作品,方心迅也通过这段时间对书法名家作品的雕刻快速提升了自己的工艺水平。这段时间对于他艺术造诣的提升,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方老的后雕刻时代
  九十年代,方心迅赶上了国家的特殊政策,45岁便可以退休。他有了更多时间来钻研自己的雕刻技艺。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退休后的方心迅来到了上海,开了一间雕刻工作室。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很多“名门望族”。上海很多高校的校门、校训和校徽都是出自方心迅之手,此时方心迅的雕刻水平已经炉火纯青。但是方心迅对于艺术的追求并没有停止。
  二十一世纪后,家里孩子都成家立业,觉得雕刻工作太过辛苦,让已经60岁的方心迅不要再雕刻了。然而方心迅并没有完全听从家人的意见,对艺术的热爱和雕刻的坚守让他开始思考新的雕刻介质。最终方心迅选择了和刻碑相比质地较为松软的刻陶。为此,他甚至一人独自来到了陶都宜兴,专门从事紫砂壶雕刻工艺。
  2014年,方心迅曾经参加过一次全国现场雕刻紫砂壶大赛,由于年纪偏大,在雕刻的时候使用了放大镜作为辅助设备。开始被许多参赛者和评委并不看好,当方心迅完成作品的时候,评委被其高超的雕刻手法惊艳到了,全体给了好评,并一举夺得当年的金奖。
  在紫砂壶上雕刻200多字的《心经》,每个字只有两三毫米大小,对于年轻人而言尚属吃力更别说对于一名已经花甲的老者了。方心迅凭借其多年的雕刻经验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完成了这个作品。
  雕刻大师的隐忧
  对于方老先生而言,雕刻就是他的生命。他会为了雕刻仔细研究每种书法字体的刻法,也从中悟到了很多艺术的哲理和古人先哲的智慧。通过融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理解,将每个字刻写在小小的紫砂壶上,也将岁月和灵魂留在了每一笔的刻印中。
  而谈及未来,方老先生显现出了一丝隐忧,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能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来学习雕刻的了。方老先生很怕以后这项艺术会没人传承下去,或者被机械取代,而机械是没有灵魂的。
  当问及收徒弟的问题方心迅老先生显得很谦虚,他说自己如果没想好怎么刻,拿到手多好的材料都不会下刀。收学生也是一样,他觉得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够,要更多地学习雕刻技艺,如果以后有年轻人有这方面的想法,才会考虑。
  虽然科技在进步,社会节奏在加快,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传承要跟上。艺术是人类灵魂的表达,是科技和工业化完全无法替代的思想的产物,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也需要像方心迅大师这样的坚守。他们就像是“文化的大熊猫”“孤独的引路人”在这个纷繁复杂、灯红酒绿的时代,默默坚守艺术灵魂的那片净土。
更新时间:2016-3-29 7: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