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石家庄鸿景不锈钢雕塑厂 >> 最新资讯 >> 浏览文章

镰仓时代:日本雕塑中的现实主义与灵性——日本艺术巅峰时代的产物亮相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

  日本镰仓时代( KAMAKURA,1185-1333)的精美雕塑一向被认为是其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风格与技术上的创新使这得这些艺术品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写实性,本次由特约策展人艾维?科瓦斯(Ive Covaci)及亚洲艺术协会传统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阿德里安娜?普罗斯(Adriana Proser)联合打造的“镰仓时代:日本雕塑中的现实主义与灵性”于美国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Asia Society)举办,部分镰仓时代的珍贵造像得以展出,旨在为观众呈现日本镰仓时代雕塑造像的写实性与灵性,同时也引发大众对于政局变迁和宗教发展对艺术品风格影响的思考,当然也给大众一次追寻那对后世影响久远的个人艺术家及作坊化风格的演变踪迹的机会。
  有生命力的“真实存在”
  宗教的发展——通常结合了传统与新型的实践——拉近了信徒们与他们所崇敬的神祇之间的距离。本次展览中的神像使信徒坚定了虔诚的信仰,一部分人希望通过制造佛像获得来世的救赎活着此生的福报,另一些人则希望通过宗教礼拜仪式来实现最终的唤醒。在传统的语境中,这些具有神秘力量的造像其实是“真实的存在”,从栩栩如生的造型和宗教仪式的激活以及内在的神圣力量中获得了生命力。
  手工艺人们在政治局面和社会状况都极为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创造了这些神像,强劲善战的武士家族挑战了已经控制国家政治文化数年之久的朝廷贵族,这在日本历史上也是首次出现。在后来的12世纪80年代的内战中,奈良(Nara)古城壮美的寺院被夷为平地,这一损失使得举国震惊,于是乎利用新的雕塑绘画等艺术品重饰寺院就变得刻不容缓。重连与亚洲本土的关系——从同时期的中国宋代(960-1279)艺术作品中吸取大量元素,这不仅使早期的镰仓时代变得繁荣,更让艺术及宗教传统焕然新生。
  动荡时代的伟大繁荣
  《纽约日报》(NYR Daily)的评论家安德鲁?巴特菲尔德(Andrew Butterfield)评述说:“每个时代都是焦躁不安的。但几乎很少会有比日本镰仓时代的艺术品的回应方式做的更为深层安定。伴随着内战中激烈的家族冲突、寺院和佛造像的大面积摧毁,佛造像艺术家们大部分选择首先扎根于奈良和京都,在发明了新的技术和新的风格来修复被严重损坏的造像的同时还致力于鼓励和安抚那些生还者们受伤的心灵。其结果却出乎意料地带来了日本艺术中的一场伟大的繁荣。”
  精英武士成为宗教艺术新的重要支撑,尽管冒着财富持续下降的风险,朝廷贵族和神职人员还依然持续赞助位于京都(Kyoto)和奈良(Nara)的雕塑工作坊。其中一个重要的新赞助人是第一任幕府将军源赖朝(Minamoto Yoritomo),他建立了武家政权并驻军日本东部镰仓镇。到了13世纪晚期,外因蒙古国持续的入侵使得日本的社会更为动荡,内因一位狡猾的日本皇帝两次密谋倒幕,随后全国各地的倒幕运动此起彼伏,一场叛乱结束后,创建不到150年的镰仓幕府终于1333年倒台。
  尽管这段历史很短暂,但它对日本的政治、艺术、宗教文化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幕府政权和军阀统治直到19世纪中期才结束,即使在18世纪,雕塑家都还在自豪地传承着早期镰仓时代雕塑大师们的艺术谱系,而在此期间建立起来的宗教活动保留至今,成为如今日本最通俗的佛教仪式的一部分。
  忿怒形与慈善像
  《纽约日报》(NYR Daily)的记者同时还对展览的规模、展品进行了详细介绍。 “镰仓时代:日本雕塑中的现实主义与灵性”在纽约的亚洲艺术协会举办,也三十多年来首次在美国举办。展览不大——只占用了一个展厅,只展出了约24尊造像,并且另外一打造像或者说是展品——而它绝美的程度完全超过其规模的局限,值得更多的观众去观赏。通过展品的表现风格,我们所见到的这些雕塑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别。
  其中一组造像,例如这尊不动明王(Wisdom King Fudō Myōō)造像,表现出了神灵生动的姿态以及忿怒的面庞。这类造像描绘的是佛神的忿怒形,其身相是为喝醒众生和吓退魔障,震慑人类叛逆、摧毁顽固不化、执迷不误、愚昧无知。同样地,这尊守王头像雕塑,曾可能作为某个护寺门神的一部分,也有着凶狠的、夸张的面部特征。
  然而在另外一组的佛造像中,它们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极为平静的状态,尤其是地藏王菩萨(bodhisattva Jizo Bosatsu)和阿弥陀佛(Buddha Amitabha)——两尊在镰仓时代最广受尊重的佛造像。这些吸引人的雕塑展示了神灵安静地伫立在莲花宝座之上的姿态,慈眉善目,莲眼低垂,僧袍的褶皱倾泻而下宛若优雅的波浪。他们介入的力量感源自同名所呈现出的近乎完美的动与静、对称或非对称的平衡,静止着但似乎散发着和谐的力量。
  这种所想表达的效果大约是从同时展出的作品——《阿弥陀佛与二十五位菩萨下凡(Descent of Amida Buddha with Twenty-Five Bodhisattvas)》中获得了启发,这一作品通常描述的是阿弥陀佛及众菩萨从天下凡去迎接他的信徒并引领其在净土重生的场景,画面捕捉了神佛菩萨正向下方屋里的人散播神圣之光并向下飘浮姿态。
  技术的奇迹
  镰仓时代的造像同时也成就了技术层面的奇迹。用木料雕刻并掏空,以至于雕塑某些部分的表层不比纸板厚多少,所以造像的重量几乎没有,盘旋在非物质的边缘,这也恰好吻合了佛教所传递的意像。不仅如此,佛造像的内部空腔被用来记载铭文,同时还能作为一个存放文物和佛教相关物品的空间。
  与其中一座地藏王塑像一起展出的与之紧密相关的东西十分令人着迷:包括数千册的祈愿印刷品,大量的佛经,三座小型雕像以及一个不大的拉绳包,里面存放了一部佛经。
  我们知道,艺术家们制造出这些作品其实是将他们看成是“真实的存在”。近千年后,这些雕塑依然栩栩如生。
  璀璨的“豪华阵容”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以“豪华阵容”为题对该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次不用离开纽约就能“环游世界”并且吸收其他国家优秀文化的方式。展览将艺术化风格与宗教的修行结合。随着时代的宗教发展,信徒与神祇之间的关系变得密切,雕塑家们追求木制品的创新性、表现力、拟人化,旨在为公众仪式或者个人祈愿中打造“活过来”般的雕像。这一展览主打展品如星般的璀璨阵容,大多数雕像都由日本丝柏木外加烫金装饰及漆面制成。观看小型的佛造像及佛经经文时,会被一些小型样品所吸引,这些是艺术家在制作时为从内部增强造像的威严性而嵌入中空空间的一些佛教相关物品。
  据悉,为加强探讨与研究,让大众更加详细地了解展品与文化内涵,主办方与此同时还策划了一系列主题讲座、专题研讨会、和纸(washi)故事及音乐演出、相关能乐表演等等。展览将于5月8日结束。
更新时间:2016-5-4 8:05:51
上一条:被遗弃的雕塑   下一条:国际雕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