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为期一个月的“2016中国(长沙)雕塑文化艺术节”落下帷幕。来自五大洲20个国家的24位雕塑艺术家齐聚洋湖湿地白鹭塔下,雕塑艺术家们创作的24件作品,也将永存洋湖国家雕塑园。
长沙已经连续三年举办中国雕塑文化艺术节,其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展现了长沙乃至湖南构筑文化地标的决心。
资源禀赋不同,每座城市的文化气质总是各异。但所谓文化气质,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它是具体的、可触摸的。比如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其文化气质就体现于底蕴深厚的故宫、散发着京味的老城胡同以及众多一流大学等。只有深入走进这些文化地标,亲身感受其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才能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
这就不难理解长沙致力将洋湖国家雕塑园打造成文化地标的原因。举办雕塑节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普及雕塑文化、培养市民雕塑审美能力的过程。通过雕塑与市民、雕塑家与市民的互动,文化节可以营造一种热烈的雕塑艺术氛围。长沙每举办一届艺术节,都在强化这种氛围,即便有些市民习焉不察,也能产生点滴影响:城市文化气质的形成,从来都是润物无声的。
艺术节本身,就是城市文化气质的一部分。美国小镇伍德斯托克,因为1969年一场音乐节的举办,永久地扎进人们的记忆,成为摇滚、年轻、激情的代名词;而从2000年开始,永久落户长沙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也已成为湖南拥抱电视文化、深耕文化产业的名片。
郁达夫先生说过:“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公共雕塑跟博物院、图书馆一样,都是时代的印记,是一座城市文明水平、开放程度的重要展示载体。五大洲20个国家的雕塑艺术家齐聚长沙,本身也是湖南走向世界、世界了解湖南的入口。雕塑文化艺术节是一个桥梁,它汇通中外,将湖南追求开放、精致、卓越的文化形象展现于世界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