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石家庄鸿景不锈钢雕塑厂 >> 雕塑知识 >> 浏览文章

潘海宾:在石头上雕刻梦想

  18岁就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21岁被浙江省乡镇企业局评为“中级工艺美术师”……被称为石雕界中坚力量的潘海宾虽然年轻,但从事石雕事业已有20多年,他尊崇原石之美,因材施艺、依色取巧,唤出石头的生命和灵魂。
  崭露头角
  潘海宾出生在一个石雕世家,父亲潘锡存是中国石雕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当年在北白象石雕厂工作,从小就泡在石雕工作室的潘海宾对石雕有着不一样的情愫。当同龄人都在玩泥巴,潘海宾却在玩石头,他经常拿着石头,敲打出一个个形象的小动物,得到大人的诸多赞誉。
  初中毕业时,潘海宾就进入了北白象石雕厂,师从父亲学习刻雕,海宾不但学习勤奋,其艺术天赋崭露头角。1990年初,一台湾客商来潘家买潘锡存的作品,看到桌面上摆着《猫和螳螂》很是喜欢,一问才知是15岁的潘海宾的处女作,此客商居然花了800元买下了此件作品。在当时,一般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三四百块。初试牛刀,竟有大收获,这让潘海宾信心百倍,练刀工,磨原石虽然辛苦,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其学习的热情。
  由于当时工艺技术比较落后,石头的切割都用手工,每次切割石头时,先用手工钻在石头打一个洞,当时没有电钻,只能用手拉,手工钻的惯性很大,绳子经常弹到脸上,很痛,但是,潘海宾乐此不疲。
  学习技艺的同时,潘海宾经常会给父亲带来惊喜,18岁时,潘海宾一天就能制作完成一把茶壶,“当时,那个茶壶是台湾客商订购的,采用的是巴林石,现在看来工艺不是特别成熟,但是,那时候每个手工艺人都是很纯粹地做活,不受外界诱惑,心无旁鹜地做事。”潘海宾说,正是当年沉浸到石头雕刻中,扎实的基本功使其现在雕刻方面游刃有余。
  博采众长
  18岁那年,成为了潘海宾人生的转折点,他被招录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业雕塑班,师从张锠、王小慧、许正龙等教授,学习泥塑、木雕、圆雕、浮雕等,主修人物雕刻。
  “在家学习的都是传统工艺技法,北京是艺术大殿堂,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做泥塑、看展览,潘海宾每天将时间排得满满的,这两年不但让其大开眼界,也使其艺术创作方面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其雕刻的石雕作品多次在参赛中获奖,木雕作品《小辫子》获1996年首届浙江省工艺美术作品展铜奖,石雕作品《驱邪纳福》获1999中国工艺美术创作“世纪杯”银奖。他因此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最年轻的会员。
  学习毕业后,他留在了北京一家雕塑公司工作,当年人造景观很是流行,潘海宾接了很多活,北京电视台的雕塑作品《花》,钓鱼台国宾馆的大型紫砂壁画作品《钓鱼台史记图》都是主要制作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潘海宾参加了乐清影视歌曲大赛,并获得了金奖,1998年,他又去中央民族大学演唱大专班就读。“年轻要多尝试,音乐是年轻时期的向往,石雕是我终身的艺术追求。”潘海宾说,艺术是相通的,在以后雕刻中,将音乐语言融入到创作中,使其对石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因材施艺
  如今,回归到石雕的潘海宾潜心创作,其创作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与现代审美观相结合,善于融情于景,匠心独运,将心中的情思融于刀锋,将人生的感悟刻画在石头中。在享受创作喜悦的同时,他获得了浙江省玉石雕刻师、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温州市非物质文化“乐清石雕”传承人等称号。其作品在国内的展览中多次获奖。
  2012年5月石雕作品《友爱》获浙江省文化厅举办的”非遗薪传”浙江石雕精品展“银奖”,《听荷》获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银奖”,《四美图》获2012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盛夏的果实》获2013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潘海宾的石雕选料独到,石色丰富,作品构思巧妙,精雕细镂,写实而尚意,天工和人工的巧妙结合,使他的作品日臻完善。作品《出水芙蓉》这个料两边都是粗料,只有中间部分晶莹剔透,拿到这块石头后,潘海宾一直在构思着,如何更好地雕琢这块石头,最初,他构思做一个石破天惊的题材,又感觉不与中间部分玉质相符,他天天拿着这块石头,那晶莹剔透的石质不就是一个出水芙蓉的少女吗?少女身上裹着一层薄薄的轻纱,石头突出的部分,雕刻成一个花蕾、一张小荷叶、一滴小水珠,作品完成后,得到了原本对他很挑剔的父亲多次赞美,《出水芙蓉》获第四届“良诸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金奖”。
  “雕刻过程中,得与石头不断‘对话’,听从石头的变化,并做出随机应变的处理。”潘海宾通过巧思和巧雕让石头有了灵魂。每一件作品创作都融入潘海宾的许多想法,有时候,他也会将自己的想法与父亲潘锡存进行探讨,学院派与传统派产生了碰撞,因而创作出一件件与众不同的作品。《盛夏的果实》是潘海宾近年的一件佳作。“这块龙蛋石头有三色组成,尤其是其中黄色(黄金耀),最为罕见。反复思考后,利用其天然的外型(一颗饱满的种子)黑色部分处理成一张大荷叶,绿色精华部分刻画一名少女在荷叶边享受着丰收的喜悦,黄色雕刻成黄黄的稻谷,成为点睛,每一面都尽其用,借助巧思巧雕,夏天收获之喜悦而上,最后定名《盛夏的果实》,7月10日,在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浙江双年展上,省委宣传部唐中祥部长对该作品赞赏有加。
更新时间:2015-7-18 8:24:28